最近開始學台語和日語,這個緣分其實很有趣。
我一直都想學台語,但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國語還不夠好,怎麼有臉去學另一種語言?
所以我先把國語學起來。
大概四年多快五年前,我是從「ㄅㄆㄇㄈ」一個一個學起來的。我看得懂中文,只是不會用國語發音。廣東話的語法(subject, verb, object)跟國語接近,其實也跟英語類似,所以學英語對我們來說並不太難。
不過當我開始學日語,就發現完全不同。日語的句子結構是顛倒的,主詞有時候甚至可以省略,動詞反而放在最後。這讓我覺得很有趣,也讓我重新體會語言和思考方式的關聯。
以前我對日語沒興趣,唯一喜歡的日本作品,大概只有《101次求婚》這類感人的戲。其他大多是愛情動作片,哈哈哈,不太需要懂語言。但當我真的開始學,才發現語言本身的邏輯和節奏,其實是一種思想的延伸,也能幫助我開闊視野。
曾經我也想過,現在AI翻譯這麼強大,我還需要學語言嗎?
但後來我發現,學語言早已不只是工具,而是一種樂趣,也是一種讓思維更開放的訓練。
至於為什麼現在才開始學台語和日語,說起來也有點緣分。
我和太太都很喜歡一位朋友,有一天他提議說:「不如我們四個人一起學日語吧,我認識一個老師。」
我這個人比較節儉,一聽到「要花錢」就皺眉頭,立刻跟太太說:「現在網路上資源那麼多,我們自己學就好啦!」
的確,以前要學什麼都得跑去請老師、去圖書館翻書。
現在只要按一下,就有無數老師、不同的教法、不同的角度。
這樣學起來反而更立體,也能照著自己的進度走。
不過我也知道,跟老師面對面學會有更多互動,只是老師也不一定永遠正確。
所以我覺得能從不同老師身上學東西,是一種好處。
後來我想通了:這不過就像跟朋友吃一頓飯,錢也差不多。
既然太太那麼喜歡,又能一起學點東西,何樂而不為?
再說,我之前一句日語都不懂,連五十音都不會。
所以我昨天就開始在網上學,慢慢來。
我有一句座右銘:**Slow is Fast。**
這句話是我學烏克麗麗時聽來的,那位可愛的美國youtuber老師說:「要彈得快,先要學會慢。」
因為只有慢慢按、慢慢練,腦中的神經連結才會穩定。
這句話我覺得放在哪裡都一樣——語言、音樂、人生。
每天學一點,每天重複一點。
因為學習不在於速度,而在於深度。
既然我現在已經開啟了學習的新引擎,那我就想:不如一次學兩種語言吧。
反正我重視CP值,台語和日語的母音又挺接近,這樣也算划算。
其實這整件事,除了語言本身,我還在學另一件事——怎麼當一個更好的丈夫。
有時太節儉,就會錯過很多生活的樂趣。
既然太太喜歡,能一起開心學習,又不是什麼大開銷,那就去吧。
記錄到這裡,最後還是那句話:
感謝、感謝、還是感謝。
拜拜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