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,我和太太帶著忐忑的心情,踏上了臺灣這片土地。從那天起,我們一直懷抱著一個夢想——希望能夠真正成為這裡的一分子,在這裡落地生根。然而,這條路並不容易,充滿了未知與挑戰。
今天,我看到一則留言,心裡湧上一陣暖流。留言的網友來自臺灣,他分享說,他家對面有一對來自香港的夫婦,在2024年,也就是去年,正式拿到了臺灣的身份證。那一刻,我的心底泛起陣陣共鳴,因為這正是我們的故事——我和太太同樣是在2021年來到這裡,歷經等待,終於在去年迎來了這份期待已久的身份認同。
記得當時,當我們收到通知的那一刻,喜悅與激動瞬間湧上心頭。我太太忍不住哭成淚人,而我則是強忍著情緒,趕緊通知身邊的朋友們。我們在臺灣結識的朋友們紛紛送來祝福,簡單的一句「恭喜」,卻讓我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與歸屬感。我終究還是沒忍住,也跟著太太一起流下了眼淚——這是一路走來的辛酸與堅持,這是對未來的期待與感激。
這幾年,我們看著身邊一起來到臺灣的朋友,有些選擇離開,有些還在掙扎,而我們則堅持走到今天。那種感覺,就像是在異鄉孤軍奮戰,但當終於能夠留下來時,心裡只有滿滿的感恩與珍惜。
### **語言的轉變,生活的適應**
剛來的時候,我還是習慣用廣東話交流,錄影片時也會自然地說廣東話。然而,慢慢地,我開始更多地用國語,這不只是為了更容易與人溝通,更是一種融入的方式。剛開始,和太太說國語時總是笑場,因為我們的國語都不太流暢,互相影響之下更顯得生澀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與朋友相處、外出購物、搭公車時,國語漸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甚至有時候,公車司機用臺語跟我們說話,我們也開始能夠聽懂,還能回應幾句。當然,我太太學會的第一句臺語,竟然是「靠腰」和「靠背」,這大概是我們在這裡生活的一點小幽默吧。
雖然語言改變了,但我依然珍惜自己的母語——廣東話。它是我的根,是我童年時的記憶,即便現在流暢度稍微退步,但它永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。我很慶幸自己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我的故事,無論是國語、廣東話,甚至英語,未來還想學會更多,或許有一天,我能用臺語、甚至客家話,來訴說我的心聲。
### **感謝,還是感謝**
這幾年,我學會了「感謝」這個詞的真正含義。感謝這片土地,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;感謝身邊的朋友,在我們最迷惘的時候,給予陪伴與鼓勵;感謝自己與太太,堅持下來,熬過了所有的不確定,終於迎來屬於我們的未來。
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,而我也會持續在這裡分享我們的過去、現在,還有未來。無論如何,我都會記住那份初來乍到的忐忑,也會珍惜如今擁有的一切。
漂泊的旅程或許漫長,但當終於能夠落腳時,那份感動,值得我們一生珍藏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0號新港中心第2座5樓503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