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承諾」兩個字,看似簡單,卻承載著我們對自己、對家人、對社會的責任與信任。我曾經不懂,也不特別去計較這些,但來到台灣後,我學會了如何真正地守住一個承諾,甚至開始明白,承諾的價值,遠超過口頭上的答應。
第一個承諾:婚姻與家庭
我與太太相識二十多年,卻一直沒有正式結婚。直到決定移民台灣,才終於踏入婚姻,這是一個承諾的開始。我們彼此許下誓言,不只是法律上的夫妻,更是在異地互相扶持的夥伴。我們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——她細心照顧我,而我也承諾用一生來珍惜她。
第二個承諾:三年的堅持
來台灣是透過投資移民,而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經營公司滿三年,這是我對台灣政府的承諾。我原以為必須等滿三年才能申請身份,後來才知道,第一年其實就有機會。但當時,許多朋友嘗試後都失敗了,我心裡不免擔憂,最終還是決定不投機取巧,而是堅持履行原本的承諾——努力經營三年,不論成敗。
這段時間並不容易,尤其是看到身邊許多朋友選擇離開,有的回香港,有的轉往英國,我不免感到動搖。但我對自己說:「這是我的選擇,我必須對這個決定負責。」於是我咬牙堅持,專注於工作,把更多心力放在改進公司系統上,讓香港的業務也因此受益,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選擇了「信守承諾」。
第三個承諾:租約與責任
在台灣創業,我租了一間辦公室,簽了三年租約。沒想到疫情來襲,遠端工作成了趨勢,這間辦公室變得可有可無。許多人建議我提前解約,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租金,但我選擇了守約。我告訴自己,既然當初答應了,就應該負責到底。這並不是一個精打細算的決定,而是一種對自己原則的堅持。
第四個承諾:一句話的分量
有一次,我搭計程車去泡溫泉,司機問我要不要回程時也請他載我。我當下隨口答應,但沒太放在心上,結果晚了半小時聯繫他時,他已經回台中了。他說:「我等了你半個小時。」當下,我內心充滿愧疚,因為我並未真正意識到,對方已經把這句話當作一個承諾來履行。這讓我開始反思:一句話,真的能代表一份責任嗎?
台灣給了我答案——是的,一句話就是一份責任。從那天起,我不再輕易對人承諾,因為我明白了承諾的重量。
承諾的背後,是一種信仰
守承諾,並不是因為法律規定我們必須這麼做,而是因為這是一種對人的尊重,對自己的尊嚴。當我們選擇信守承諾,社會就會變得更值得信賴,關係就會變得更穩固。
今天,我不再只是一個「香港人」,而是一個「台灣人」。有人問我:「香港人如何看待承諾?」我無法代表所有香港人,但我可以代表自己:承諾,既是一份責任,也是一份珍貴的禮物。
最後,感謝每一位相信承諾的人,因為你們,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0號新港中心第2座5樓503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