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和一位朋友一起吃晚餐。
我們每次見面聊天,都像是上了一堂人生課。他是一個好先生,不只是說他有太太、有孩子、有長輩,這些家庭成員他都照顧得很好,更重要的是,他是一個真正會「深教」的人。每次對談,不只是閒聊,總能深入到情緒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核心。
我不敢說自己也是個好先生,但我知道我能做到的,遠遠比他少。阿基能做的,就是被太太照顧、感激太太。和這樣的朋友聊天,是一種提醒,也是一種鼓舞。
他有個朋友在公司遇到一件讓人不爽的事:公司搬遷,大家互相幫忙打包,結果有一個人,只收拾完自己的東西就拍拍屁股走了。那位女性同事就向我的朋友抱怨,說那人怎麼那麼自私。
我聽完之後,第一個反應卻是:「我應該感到高興。」為什麼呢?因為,在那個場景裡,除了那個人以外,其他人都願意互相幫忙。這已經是多麼幸福的事。我們常常會把注意力放在那一個讓人不舒服的人身上,卻忘了,其實我們是被好人包圍的。
不是說那個人沒有錯,他的確是自私,不對。但我想表達的是,當人學會互相幫忙時,其實是對自己好。我人生走到現在,真的體會到,自私其實是最對不起自己的一件事。
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?為什麼這麼快就轉念了?我想,這與我來到臺灣有關。
在臺灣生活這些年,我很常感受到一種集體的「禮讓」。例如坐捷運、排隊、或是電梯裡讓人先出來,大家都會說謝謝。這種日常中的「你先來」「謝謝」讓人覺得很舒服。偶爾遇到不禮讓的情況,我反而會提醒自己:「這是個例,臺灣大部分人還是很溫暖。」
在香港,不是說大家沒禮貌,而是那裡的生活節奏太緊湊,空間又小,時間就是金錢,很多行為背後其實是被現實壓迫出來的。我明白那種急切,也明白那種壓力。
所以,當我在臺灣偶爾遇到不那麼美好的場面,我會提醒自己:這不是常態,這裡其實是個很棒的地方,而我好幸運能在這裡生活。
剛剛拍完本來已經打算剪接結尾,結果坐電梯下樓時,又遇到一件很溫暖的小事。雖然那個鄰居我不認識,但他幫我按著電梯,我點了點頭,他也點點頭,出門的時候又幫我按住門。
我忍不住說了一句:感謝感謝!
這種微不足道的小動作,卻讓人心裡暖暖的。不是因為多大的人情,而是因為——人與人之間,還願意彼此照顧。
這就是我今天的記錄。
下次見了,感謝你看到這裡。別讓瑣事搶走了你的溫柔目光。願你也被溫柔以待,也能把這份溫柔傳出去。
再見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