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看了一個影片,講到關於「觸電」的經驗,讓我突然想起,小時候我也曾經觸電兩次。
那時候家裡的插頭有孔,我弟弟又剛出生,手指那麼小,我就擔心他不小心戳進去會觸電。於是十一、二歲的我靈機一動,想用膠布把插孔封起來,這樣弟弟就安全了。
結果,當我用剪刀剪膠布時,不小心插進電孔,那一瞬間,電流竄過全身,那種感覺至今難忘。幸好剪刀比較重,接觸點一斷,我立刻彈開。那時家裡沒別人,若真卡在那裡,後果不堪設想。
不過那時候我年紀輕,復原得快。沒幾分鐘,我竟又做同樣的事,結果「再觸電」一次。那一刻,我學到的不是電學知識,而是「不要太笨」。
其實我小時候常常受傷,家人都說笨手笨腳。不是被戒刀割流血,就是從高處摔下來,或玩火差點燒到自己。直到十歲之後,我終於明白這世界真的很危險,也開始學會保護自己。
後來長大、認識太太,我發現她完全相反——她對危險幾乎沒有概念。她怕曬,過馬路會撐傘遮太陽,前面什麼都看不見。我看到都快嚇壞了,氣得問:「如果有意外怎麼辦?」
但二十多年過去了,她的安全意識幾乎沒變。
反而是我被她影響,開始反思:是不是我太過小心?是不是「安全意識」太高?
我小時候太不安全,後來變得過度小心,這樣活著其實也很累。直到太太出現在我的生命中,我才慢慢學會「放鬆一點」。
她讓我明白,世界不是你多小心就沒意外,也不是你不小心就一定出事。人生的變數太多,我們只能盡力而為。
她的「無憂無慮」,看似天真,卻也讓我學會了另一種平衡。
當然,她仍然偶爾會做出讓我心臟停頓的事。比如昨天蒸包子,水都乾了,鍋子燙得要命,她還湊近看。我趕緊拉開,說:「萬一噴出來你會毀容啊!」
這樣的情況發生過不止一次,但我現在不再責罵,只是心裡提醒自己:她的腦裡,危機意識那條線可能真的沒有。
我曾經語重心長地對她說:「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什麼事,我會照顧你。因為我接受一切天公安排。」
人生不是比誰更謹慎,而是學會在意外與平安之間,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太太是一個很善良的人,天公一直都在保守她。她五十歲了,依然平安無事。我只希望我們能繼續安安樂樂地走下去。
願每一個人都平安,也願我們都學會在小心與自在之間,找到剛剛好的距離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