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今天,我發現「斷捨離」這個概念好像越來越多人在談,也有影片專門講這個主題。但說實話,對我來說,斷捨離真的很容易,幾乎是天生的能力。或許,我應該感恩自己早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:東西越多,煩惱越多。
我小時候當然也喜歡買玩具,買東西會讓人開心。但轉變的關鍵應該是我搬出來自己住之後。我發現,家裡的雜物太多,生活反而更煩,所以自然就不太想買東西了。
如果一個人沒有什麼物慾,其實人生真的簡單很多。像衣服,我已經十幾年沒主動買過了,都是我太太幫我買。她很疼我,但我也常常跟她說:「你自己買開心的就好,我真的不需要。」
真正讓我體會到什麼是「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」,是在我們決定移民的時候。我們總共運了15箱行李,結果其中14箱半都是我太太的,只有半箱是我的。那半箱裡面,最重要的是電腦。對我來說,電腦就是我的夥伴,是我賴以維生的朋友。
除了電腦,我當時還選了一隻心愛的烏克麗麗帶過來。原本在香港我有十幾隻,但最後只挑一隻。不過來到台灣後,我還是忍不住又買了兩隻,其中一隻還是我夢想中的MIT烏克麗麗,聲音很棒,價格也合理,真的很幸運。
第二次體驗斷捨離,是我在台灣決定買房搬家時。即使當時帶來的東西已經很少,搬家時我還是又丟掉了不少東西。最後我發現,除了電腦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我太太。
如果現在再問我搬家要帶什麼,我會說:「植物。」因為我開始喜歡植物了,覺得它們很重要。
其實我也曾經想過,如果我對物質有更多要求,會不會更快樂?畢竟小時候買一部遊戲機就能開心很久。但現在我對打遊戲沒興趣了,最大的興趣是唱歌,這些都跟物質無關。
說到衣服,我真的很感謝太太。她知道我不想衣櫃塞滿衣服,還願意幫我清掉舊衣服,只留下有需要的衣服。空間省下來,她就能自由搭配、穿得開心。
很多人覺得斷捨離很痛苦,要歷經掙扎才做得到,但我覺得我很幸運,這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。後來我也慢慢了解,其實我的性格就適合過這種生活,而我做的工作,剛好也跟這種性格契合。
我太太為了我,也改變很多。她不像以前那樣常常買衣服,而且她也很節儉。其實認識我之後,她被我「洗腦」了(笑),我們一起過著不亂花錢的生活,真的輕鬆很多。
我一直相信,如果我們懂得儲蓄、會一點投資,其實生活可以比較穩定,也比較輕鬆。但我也明白,這一切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,有的生活壓力很大,有的背負著家庭責任,並不是說想斷捨離就能立刻做到。我只是比較幸運,個性上剛好適合這樣的方式,環境也讓我有機會去選擇簡單的生活。所以我從不覺得這是一種成就,而是一種緣分,也是一份感恩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