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剛剛在餐廳吃晚餐時,隔壁桌坐著一對母子。小朋友好像做錯了什麼事情,那位媽媽卻非常溫柔地說:
「如果你做錯事情,請你勇敢地跟媽媽說,媽媽會生氣,但媽媽還是會愛你。」
這句話當下差點讓我哭出來。然後她繼續說:
「其實媽媽有時候也會做錯事情,也會跟爸爸分享。爸爸可能會生氣,但爸爸也會愛媽媽。」
你知道嗎?她沒有說「告訴爸爸」,她說的是「分享」,那個用詞真的太厲害了。
媽媽接著問小朋友:「如果下次你又做錯事情,會怎麼處理?」
小朋友說:「我會分享給媽媽知道,因為媽媽會愛我。」
我整個人都被打動了。我馬上把這件事分享給幾位台灣朋友,結果他們都說:「這很正常啊。」
這時我才開始明白,原來這是台灣比較普遍的家庭文化。很厲害,我從前真的沒接觸過。
我不知道其他香港家庭怎樣,但我小時候沒有聽過這種說法。也不是說媽媽沒愛我,我媽媽超級愛我,只是我們那時候的教育方式比較嚴肅、比較說理、比較有距離。
我現在住在台灣,是我的「第二次人生」。我可以觀察到很多文化上的不同,而這些衝擊,其實帶給我很多反思。
剛才那句「我會生氣,但我還是會愛你」,真的解開了我心裡的一個結。
我和我太太多年來幾乎沒有吵過架,不是因為我們多完美,而是我們很多情緒都藏在心裡,彼此在心裡已經吵了好多遍、哭了好多遍,最後用一個擁抱來結束。
但我慢慢發現,其實這樣壓抑不是健康的。有時候該生氣就生氣,那是情緒的自然流動。你發脾氣,不代表你不愛對方。
就像今天早上,我又犯了一次錯。太太因為我早上工作時講電話吵到她睡覺,對我黑了臉。我心很脆弱,她雖然沒罵我,但我心裡眼淚就流下來了。
以前的我會覺得:「夫妻如果感情好,就不應該生氣。」但今天,我真正懂了——
**生氣,不代表不愛你。**
這是一個巨大的轉念,我很感動,也很感謝。
當我再回想起我和媽媽的關係,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夠孝順的兒子。我移民台灣,也許讓她很失望,雖然她沒有說出口。
媽媽,對不起。這些年我一直在試著變好,雖然我跌跌撞撞、錯了又認、認了又改、改了又錯,但我一直都在努力。我快要五十歲了,有些東西也許改不了,但至少,我懂得說一句:
**對不起,我錯了。**
最後,再說一次:
**他會生氣,但他還是會愛你。**
這句話,療癒了我很多年的心結。
感謝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