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看了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,內容講述1972年一場空難。那架飛機墜落在被白雪覆蓋的高山上,機上共有四十多名乘客和幾位機組人員,絕大多數是年輕男生。
他們在那片雪山裡被困了六十多天,沒有食物,沒有希望。最震撼、最讓人難受的部分,是他們最後必須面對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抉擇——要不要吃同伴的遺體,才能活下去。
我看那部片的時候,心裡非常沉重。幾次想按下暫停,因為那種畫面和情緒太強烈。小時候聽過這個真實事件,當時只覺得恐怖,但長大後再看,心裡的震撼完全不同。
我一邊看,一邊問自己:「如果是我,我會怎麼做?」那種問題,不容易回答。
有趣的是,當我繼續看下去,我發現自己必須某種程度上抽離,否則情緒會被吞沒。
我告訴自己,要以尊重的心看完。尊重那些經歷過這場災難的人,也尊重拍出這部電影的團隊。既然選擇打開了這部片,就不該草草跳過。這是我對生命、對人性的基本敬意。
我看災難片時,常常會代入情境。想著:「如果換成我,我會怎樣?」但我也提醒自己——這樣的假設,永遠不會等於真實。真正發生時,你的反應往往會完全不同。這樣的過程,反而讓我更認識自己。
我曾經也經歷過一些人生的大事,發現自己當下的選擇,和原本想像的完全不一樣。那一刻,我更理解了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。
這部電影的故事極端到一個地步,連「吃不吃同伴」這樣的議題都出現。我邊看邊想,也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,單純地去感受那份生命力就好。
看完之後,我不只是感動,更是深深地佩服。人類的生命力,真的很堅強。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刻,仍有人願意互相幫忙、互相關心。那種「人性的光輝」,雖老套卻真實。
片中有一幕我印象很深。有人問:「就算我們願意吃他們的身體,我們有沒有問過他們,願不願意被我們吃?」這是一種極深的道德思考。
有人則回答:「我們都快撐不下去了,還想這些問題幹嘛?」
那一刻,我看到人性不同的層次與光譜——有人一開始就決定這麼做,有人拖到最後才勉強接受。人啊,真的有很多面。
我常提醒自己:
在災難時,要能保持善良,其實不容易。
所以平時沒有災難的時候,更應該盡力做個好人。
因為如果平常無事都還要去做壞事,那就真的是自找麻煩。
但「好」與「壞」又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,這就是人生的複雜。
後來我想得更深。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電影。
太投入,會痛苦;不投入,又會錯過。
要找到那個「投入與抽離之間的平衡」,真的不容易。
我這幾年逐漸明白,很多時候,別想太多,事情就會變簡單。
但我也知道,「想太多」是我的天性。
所以我找到一個出口——拍影片。
當我把腦海裡那些思考、情緒與感觸說出來拍下來,
那一刻就像劃下一個逗號,讓心裡有了出口。
這樣的自己,終於能呼吸、能釋懷。
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,愛想東想西,自找煩惱。
但那就是我們的本性。
我願意繼續學著,在「想太多」與「放輕鬆」之間,找到自己的平衡。
感謝你讀到這裡,下次再見,拜拜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