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跟朋友去梧棲港吃海鮮,不過我們沒有吃大菜,而是點了一些海鮮小吃。這樣吃下來,其實很便宜又划算。因為就在海邊,食材一上桌就能馬上享用,鮮甜實在。
有趣的是,我太太買了一碗米粉。我朋友看了就笑說:「來這裡當然要吃海鮮啊!」但我太太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人,她常常用一種小孩的角度去看事情。對她來說,肚子餓就吃東西,喜歡什麼就點什麼,不會去算計。
這讓我想起一個比喻。去吃自助餐的時候,大人往往會先挑貴的食材,像生蠔、海鮮之類,好像這樣才「划算」。但小孩就不一樣,他們只挑自己喜歡的,白飯、薯條、冰淇淋……開心就好。我還記得曾經見過一位媽媽責怪小孩:「你去吃自助餐,怎麼能只吃白飯呢?」那一幕讓我印象很深。
但換個角度想,如果那碗白飯真的好吃、能讓人開心,那為什麼不行呢?大人的世界常常被「效益最大化」綁住,覺得花同樣的錢就該吃最貴的,才不會虧。但事實上,貴的東西未必能帶來快樂。就像我和太太,其實都不喜歡生蠔,如果硬要坐在那裡吃,反而會覺得不快樂。
所以後來我反思,吃自助餐有兩個價值:一是吃到比較昂貴的食材,二是享受多樣化的選擇。有些人只顧著「吃貴的」,反而失去了「選擇的自由」。小孩單純的快樂,反而更貼近「自由的真諦」——喜歡什麼就吃什麼。
對我來說,我會選擇一個平衡。我喜歡吃蔬菜,對我而言,蔬菜吃到飽就很好。它們雖然便宜,卻能讓我滿足、沒有壓力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少去吃自助餐,因為總覺得不划算。與其這樣,不如用同樣的價錢去一家更好的餐廳,吃得開心,服務也更周到。
最後我最想說的是:很感恩身邊有一位不願意長大、依然保有小孩眼光的伴侶。她讓我時常提醒自己,不要被金錢的計算捆綁太深。選擇的價值,其實是無價的。有選擇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小小分享,這只是我阿基的一些個人感受,不代表什麼大道理。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們,我們下次再聊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