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用廣東話記錄一下心情,然後把一些反思寫下來給自己提醒。
剛才看了一段YouTube上的娛樂新聞,講到一位年輕時極為輝煌的歌手,因為無法承受別人的白眼與批評,最後毀掉了自己的前程。看完那個故事,我的心裡有很多感觸,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其實我現在很少看新聞,年輕時看得比較多,現在刻意減少,怕資訊影響情緒。不過娛樂新聞我偶爾會看,因為它帶來一種慰藉——看別人的起落,反而讓我檢視自己。看到那位歌手受不了「別人的眼光、別人的氣」,我想起過去的自己:我也曾經很在意別人的態度,遇到不禮貌或輕視時會很不舒服。但回過頭看,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因為我沒那麼大的名氣,也沒那麼多才華到必須承受外界的巨大壓力;反而這份平凡讓我可以比較從容地面對別人的不友善。
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感恩——感謝天公疼我,讓我能在比較小的舞台上生活。現在我已經四十八歲了,雖然偶爾還是會被言語冒犯,但我學會了一種自我保護與調整的方法:對陌生人先保持善意,若對方態度不好,我會選擇離開或不與之對抗,而不是立刻回敬。記得一句話:忍一時之氣,免百日之憂。與其讓一時的火氣把自己拖進惡性循環,不如暫時抽身,保護自己的情緒空間。
在商業場合,尤其是創業以來,我遇過不少無理的客戶。年輕時我也曾有極端反應:直接拒絕、不做生意。那種做法雖看似堅持原則,但有時會帶來更多麻煩,例如客戶不斷騷擾電話。後來我學到另一種處理方式:在禮貌中堅守底線。當對方無理,我會用客氣但堅定的語氣回應:「很抱歉,我們暫時無法滿足您的需求。」這樣既保護了自己,也避免無謂的衝突升高。
我也開始練習換位思考:或許對方那天心情不好,或剛遇到挫折,他們的不友善可能與我無關。把別人的情緒視為他們自己的事,不把它們全部承受在自己身上,能讓我更輕鬆。當然,面對熟識的人或親人,情緒牽動會更深;那就需要更多的溝通與界線設定,而不是衝動反應。
我曾在小學時被霸凌,那段經歷雖難受,但也養成我對霸凌的敏感與抗拒。青春期時我也曾反擊那些想欺負我的人,那時的我用力過猛,但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。現在的我學會了平衡:給別人一兩次機會,觀察他們是否真的值得信任;若反覆出現問題,就要拿出界線保護自己,不被反覆傷害。
看那位歌手的例子,讓我提醒自己兩件事:第一,不要把別人的評價定義成自己的全部;有些人看不起你,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不同,或你真的不是為了取悅所有人而存在。第二,要常懷謙卑與感恩,不再以年少的衝動去製造更多煩惱。尊嚴重要,但不要把它當成贏過別人的武器;學會在尊重中堅持,在放下中自保。
總之,這些思緒是寫給自己的提醒:面對不友善時,先保護自己;遇到無理取鬧,保持禮貌但設界;對熟悉的人多些包容,對陌生人的惡意則學會抽身。人生不必把每一個風浪都視為攻擊,學會用更平和的方式回應,內心會更自在。
記錄到這裡,提醒自己日日感恩,少一點年少氣盛,多一點平靜。下次再寫,拜拜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