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錄一下。
先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提醒:如果你現在正在吃飯,或者你不喜歡聽「很髒、很噁心」的話題,那麼這篇就可以直接跳過了。準備好了嗎?321——今天要講的話題是「糞便」。
事情的起因很簡單,剛才太太去完廁所,我突然很急想小便,就立刻打開門進去。本來我有個「標準程序」:先吸一大口氣,再衝進去解決。但這次我反過來了,打開門才吸氣。幸好,我太太是美女,美女上廁所是不會臭的,反而是香的(笑)。於是沒事。
但這件小事勾起了我一個奇怪的思考:為什麼糞便會臭呢?我的腦袋總是喜歡問這些古怪的問題。我隨口給自己一個「粗淺的解釋」:可能是因為如果糞便不臭,我們的祖先肚子餓時就會吃下去。問題是糞便沒有營養,才會排出來。如果真的吃,那後代就不存在了。所以「臭」反而是自然的保護機制。當然這只是開玩笑,原因一定有很多。
但我後來又想——臭就一定不吃嗎?臭豆腐不是照樣有人愛吃嗎?所以其實「臭」和「吃不吃」不必然有關。
說到這裡,我要坦白:小時候我真的吃過糞便。這不是我自豪的經驗,而是家人後來告訴我的。我那時候大概一兩歲,竟然在客廳拉完就自己拿起來吃,完全沒有意識。長大後想起來,雖然好笑又噁心,但也讓我明白一件事——很多「抗拒」其實都是文化養成的。城市裡的人覺得糞便骯髒,因為我們用馬桶、用水沖,講究乾淨。但在農村,糞便是肥料,是很自然的東西。不同文化,態度完全不同。
這讓我想到昆蟲。以前我很怕小強,但來到台灣後,心態改變,拍影片時也常提醒自己,不必那麼抗拒,漸漸就不怕了。其實抗拒與否,除了文化,還有基因、環境、成長經歷等等多方面的影響。
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 open mind 的人。小時候我就喜歡看「外星人」的資訊,雖然同學們很快就說「假的」,但我總是願意多想一下:真或假,往往沒那麼絕對。就像醫學界,今天說咖啡好,明天說咖啡不好,幾年後又反過來。這世界上很多東西其實都在不斷變動。
open mind 很重要。因為知識是無限的,我懂的永遠只是一小部分。即使在愛因斯坦面前,我也不會自卑,因為相比無限的知識,我們誰懂得多,差別其實都不大。但當然,在人類的角度,阿基在偉大人物之前,當然是微不足道,所以我心懷謙卑。所以我常提醒自己——犯錯是應該的,不懂才是正常的。也因為這樣,我才敢不斷拍影片,記錄生活,不怕丟臉。
最後分享一個朋友曾經問我的問題:「你會選擇吃一個『糞便味的雪糕』,還是『雪糕味的糞便』?」我的答案很簡單:當然是糞便味的雪糕。因為它本質還是雪糕啊!就像臭豆腐,看起來臭,但終究是豆腐。這其實也是一種 open mind 的思考方式。
今天的話題可能很無聊,也有點噁心,但如果你願意看到這裡,我真的很感謝你。希望你能健康快樂,也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放的心態,面對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。
下次再見,拜拜!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