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又想記錄一點感受。
因為我真的很想說,來到臺灣後,我注意到一種非常珍貴的文化 —— 自律。
不是「紀律」,而是「自律」。
每個字背後的精神都代表一種自我約束的力量。
這樣的文化,不只是教訓別人,而是自己先做到「不打擾別人」,自己先做得好。
### 從聲音觀察到自律
我會特別有感,是因為今天早上突然聽見「砰砰砰」的聲音。
我一瞬間回到過去,在香港的回憶湧上心頭。
以前在香港住的地方,這樣的聲音每天都有。
記得我隔壁那位太太,每天早上四點到六點準時起來切菜煮早餐,
刀子砧板敲打聲「砰砰砰」從牆壁傳過來,擾人清夢。
我跟她說過我會睡不好、精神會出狀況。
有一次我甚至氣到對她不太禮貌,現在想起來,也想趁這個機會說聲抱歉。
### 臺灣的靜,是互相尊重的溫柔
我剛來臺灣時,太太幫我租了一間房子,當時我還誇讚說:「哇,這裡的隔音真好!」
直到有一天,我突然聽見隔壁的聲音,才驚覺原來不是牆壁厲害,是鄰居都太安靜了。
我嚇了一跳,因為我常常在家彈烏克麗麗、唱歌、拍影片,
於是我開始調整自己,晚上十點後不唱歌,清晨十點前也不吵鬧,
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唱,就關進房間裡自己唱,這就是對鄰居的尊重。
### 不打擾,就是最大的溫柔
在臺灣,我發現很多人都會盡量避免影響他人。
就算是開車,也是這樣。
有些司機的車聲真的很大,特別是半夜三、四點還「轟轟轟」,
這在香港比較常見,也可能是因為空間太小,什麼都聽得特別清楚。
但在臺灣,這種情況比較少。
我記得有一次看到路邊的告示寫:「請避免長時間停車」——
不是硬性的禁止,而是提醒你:「你可以停一下,但請不要久佔」——
體諒他人,也是一種自律。
### 吵架也很溫柔?臺灣人的另一種修養
我曾聽朋友說過,因為停車問題和店家起了爭執,
但我真的覺得臺灣人連吵架都很溫柔,
有時候你要很專心聽,才知道他們其實在爭論。
香港則不一樣,就算是聊天,有時聽起來也像在吵架,
這可能是文化和聲調上的差異。
但我也很珍惜香港文化的價值,比如講規則、講公平,這些都是值得保留的。
臺灣則是多了一點彈性,懂得看情況處理事情,讓人覺得舒服。
一種文化是講道理,一種文化是講人情,兩種我都珍惜。
### 結語:自律是一種幸福,也是一種自由
這些觀察,讓我深深覺得,所謂「自律」就是——我可以做,但我選擇不做,為的是不打擾他人。
不是因為有人監督,而是自己想要這樣做。
如果大家都能這樣,整個社會就會更安靜、更安全、更和諧。
其實我今天在家拍影片的時候,也不小心吵醒了太太。
她最近參加比賽,很累,我馬上就調整自己,這也是一種自律吧。
真的很感恩,能夠在臺灣落地生根。
我和太太都覺得這是一種榮幸,也會繼續學習這裡的文化與美德。
最後還是那句話:
感謝、感謝、還是感謝。
我永遠不會忘記香港,但我真的超級喜歡臺灣。
台中市西屯區國安一路127號22樓之5
灣仔告士打道151號資本中心11樓1102